中国经济学人

主编的话

  • 突破增长瓶颈的战略方向

    金碚;

    <正>当前,几乎全世界都在被低迷的经济增长所困扰。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到现在已第十个年头。似乎仍然看不到增长率"反弹",即使有经济复苏迹象,也是基础不牢。增长率现"L"型轨迹已是事实,但这个"L"型曲线的尾部究竟会有多长?如何才能使其回升?其实,如果从世界数千年的经济增长史看,低于2%的增长率原本就是一个长期态势。只是到了工

    2016年04期 v.11 1-2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3972K]

数据中国

  • 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”与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分析

    李平;娄峰;

    本文在阐述"供给侧结构性改革"内涵特征基础上,分析"供给侧结构性改革"对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影响的作用机理,并结合中国宏观经济系统模型,测算了"供给侧结构性改革"对我国未来十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影响。结果表明,在实施"供给侧结构性改革"下增长较快的情景中,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"十三五"和"十四五"期间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6.5%和5.8%,比历史趋势惯性发展的基准情景中潜在经济增长率分别提高0.2个和0.3个百分点。实施"供给侧结构性改革",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,打破垄断和营造充分而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,改善科技创新的机制和环境,以及注重质量和效率,提高资本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等。

    2016年04期 v.11 4-21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3972K]
  •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本提升

    张车伟;高文书;

    本文利用统计数据,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状况,并测算了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。以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力资本的代理变量,描述了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中国劳动力素质发展变化情况。在此基础上,依据经济和人口预测,估算了中国未来的人力资本需求及其缺口。最后,从技能培养和教育发展两大方面,提出了中国提升人力资本的对策建议。

    2016年04期 v.11 22-45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3972K]
  • 中国农业发展的中长期展望

    魏后凯;韩磊;

    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。与此同时,中国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步显现,农业发展面临多方面的挑战。从中长期看,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,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将减缓,土地规模化经营将加速;粮食供求保持紧平衡,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仍存在新的潜力;而在资源与环境硬约束的压力下,转变农业生产方式、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将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。在新形势下,加大农业污染治理力度,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调整和创新农业补贴政策,对中国农业转型升级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。

    2016年04期 v.11 46-67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3972K]
  • 工匠精神与工业文明

    李海舰;徐韧;李然;

    工匠,它是一种职业;但是,工匠精神则适用于社会上的各行各业。为了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会,实现"中国制造"由低端向高端转型,李克强总理提出弘扬"工匠精神"。本文认为,工匠精神的内涵可由专注、标准、精准、创新、完美、人本六个维度界定。中国并不缺乏工匠精神,同仁堂和海尔是中国工匠精神的优秀典范。通过对比德国、日本、美国三个制造强国,本文发现,各国的工匠精神内涵均有差异。根据具体国情和发展阶段,在共享经济的时代背景下,中国要弘扬工匠精神,必须破除社会、产品、部门、模块四个层面的"大而全"、"小而全",实现企业组织结构再造。总而言之,工匠精神是企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,其在产业文明和社会文明中具有重要历史地位。

    2016年04期 v.11 68-83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3972K]
  •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

    李鹏飞;

   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主要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发现,虽然交通运输、能源供给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状况已有大幅改善,但在满足社会新兴需求、支撑工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有较大欠缺。与美国、德国、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,除铁路之外,其他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差距明显;电网设施相对不足,服务效率亟待提升;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亟须全面升级,国际互联网带宽差距尤其明显。本文提出,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出发,今后一段时期,中国要改革投融资体制,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率。并且,要以航空和港口基础设施为重点,增强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产业升级的能力;通过建设能源互联网,提升能源基础设施对各类新兴需求的适应性;以工业互联网为重点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,为中国参与新一轮产业竞争提供坚实平台。

    2016年04期 v.11 84-103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3972K]
  • 基于AMI评价的全球智库现状

    荆林波;

    本文包括四个部分:第一部分,全球智库的评价方法;第二部分,AMI全球智库评价体系;第三部分,基于AMI评价指标体系全球智库的分布;第四部分,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全球视野。

    2016年04期 v.11 104-125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3972K]
  • 中国工業經濟

    <正>《中国工业经济》,原名《中国工业经济学报》,1984年由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创办。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,是全国产业经济、企业管理领域的权学术期刊。本刊大16开本,160页整,整个设计简洁、大气、厚重。创刊以来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本着"理论顶天,实践立地"的理念刊发论文,选题具有前瞻性,内容具有原创性,论证具有严谨性,结论具有实用性,其最大特色是:①思想和方法融为一体。本刊坚决抵制"过程非常复杂结论非常简单"、"把简单问题复杂化"的不良文风,坚持"思想为主,工具为辅"

    2016年04期 v.11 128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06K]
  • 下载本期数据